肠道菌群研究火遍全球,
AKK菌作为肠道菌群圈内的“小鲜肉”,
是有望和乳酸杆菌、双歧杆菌一样
红到“出圈”的新一代明星菌种。
![]() |
肠道菌群圈的“当红炸子鸡”
备受关注的AKK菌
——嗜黏蛋白阿克曼菌
(Akkermansia muciniphila,简称AKK菌),
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肠道原籍厌氧球菌,
于2004年分离发现,
为了纪念荷兰环境微生物学家
Antoon Akkermans,
将其命名为AKK菌。
近期,
Natrue Medicine刊出了
AKK菌人体试验研究结果,
再次证明了AKK菌的不俗实力。
研究发现,
炎症性肠病、肥胖症和II型糖尿病的
患者体内的AKK菌含量低于健康人群。
其系列小鼠实验也表明,
补充AKK菌可以改善
酒精性肝病、葡萄糖不耐症、
胰岛素抵抗等病症,
甚至于可以
提高某些癌症的免疫治疗效果!
这些发现使得AKK菌备受关注,
成为肠道菌群圈的“当红炸子鸡”!
有趣发现:死菌比活菌更有效
![]() |
Nature Medicine 7月1日刊出的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,由比利时鲁汶药物研究所Cani团队完成。
研究将超重/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随机分为3组,2个干预组分别每日口服10¹º个活Akk菌和巴氏灭活AKK死菌,对照组服用安慰剂,持续三个月,期间不改变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。
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表明,所有志愿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(肝,肾功能,炎症),且耐受性良好。实验结束后,无论补充活菌还是死菌,粪便中AKK菌都有显著增加,但未影响肠道菌群整体的结构。
死菌比活菌更有效
与安慰剂组相比,补充AKK死菌组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抵抗、脂代谢相关参数(低密度脂蛋白、胆固醇、甘油三酯)、炎症标志物(血浆脂多糖,γ-谷氨酰转移酶,天冬氨酸转氨酶,DPP4)、全身组织损伤和肌肉特异性损伤的标志物(血清乳酸脱氢酶、肌酸激酶)以及白细胞计数,而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糖耐量异常或II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升有关。
![]() |
脂代谢相关参数的变化。A:总胆固醇;B: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;C:甘油三酯
可谓是好处多多,而这么多的改善指标,补充AKK死菌的效果都比补充AKK活菌的效果更显著!
减肥明显
与安慰剂组相比,补充AKK死菌组减轻了2.27kg的体重,1.37kg的脂肪,臀围少了2.63cm,腰围少了1.56cm。
![]() |
人体测量参数的变化。A:体重;B:脂肪量;C:髋围;D:腰围
我们有望吃上AKK菌
研究结果蕴藏巨大商业价值,
研究者已经申报了多项专利,
并创办了公司生产AKK菌。
虽然后续研究和商业化应用还有待推进,
但期望在不远的将来,
我们真的可以通过吃有益菌
来保持健康!
同时,鉴于已经证明的诸多益处,
我们有必要注意要保护好我们体内的AKK菌。
酗酒和高脂饮食,
会降低我们体内AKK菌的含量,
服用原花青素丰富的水果蔓越莓、
高丰度咖啡酸的柠檬,
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
帮助我们提高体内AKK菌的丰度。
健康生活,从养好肠道菌群开始!